1

秘鲁新闻

三大信条
  • eee
  • 22
  • 工惠商通
秘鲁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秘鲁新闻

“华人移民潮”系列讲座开讲

发布时间:2017-05-07    点击数:

5日晚,由秘华协会、秘华文化交流中心、秘鲁中华通惠总局及亚太研究学院联合主办的“华人移民潮”系列讲座在秘华文化交流中心开讲。秘鲁前驻华大使陈路先生、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布朗大学历史与族群研究专家胡其瑜教授先后作了专题演讲。他们不仅聚焦了清末华工向美洲大陆迁徙的的整体概况及华工的艰难奋斗史,还展示了移民潮时期中国由“天朝大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唏嘘历程。
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为维护政权,1757年,乾隆下令除广州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标誌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与此同时,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生产力大大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寻找价格低廉和原料广阔的市场。讲座中,陈路先生特别提到了1793年,英国大使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欲与大清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却遭致乾隆拒绝的事件,这成为了半个世纪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触发点。1840年起,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清政府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除割地赔款外,通商口岸的开放也让中国被动地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此时,国内太平天国及义和团运动亦大大动摇了清朝政权,民生凋敝也成为华人出国谋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胡其瑜教授随后指出,19世纪下半期,至少有100万中国人作为廉价劳动力进入北美西部、澳大利亚、东南亚和拉美市场。其中,1847 年至1874 年间,共有22.5 万名中国男性劳工进入拉丁美洲。其中9.14万人到达秘鲁,12.48万人到达古巴,另有一部分流入墨西哥。
抵达古巴和秘鲁华工,雇主虽与他们签订了一个为期8年的劳动契约,规定他们能够按月获得4比索的工资,每年享有3天的假期,但实际的生存却十分悲惨。19世纪中期的古巴,奴隶制尚未废除,华工大多与黑人奴隶一起在甘蔗种植园里劳作。在秘鲁,虽然于1854年废除了奴隶制,但管理华工的监工是刚刚获得解放的奴隶。为了管束华工,监工们可以直接采用以往控制奴隶的手段,如皮鞭、棍棒、脚镣、禁闭,甚至处死。直到1874年,迫于国际舆论压力,秘鲁和古巴同时终止了华工贸易,华工的生存状况才稍有改善。
1885年之后,留在两国的华工已逐渐衰老,且后继无人,他们逐渐被古巴、秘鲁本国的自由劳动力所取代。19世纪末,秘鲁种植园中已看不到华工的身影。此时,获得人身自由的华人也凭借着自身勤劳、诚信的品质逐渐改变自己的命运。从“猪仔华工”到开餐馆、洗衣店、咖啡馆、杂货店,再到成为如今拉美国家中各行各业的翘楚,这段路,他们走了一百多年。胡其瑜教授的《何以为家:全球化时期华人的流散与播迁》一书也详细描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当日,除了陈路先生和胡其瑜教授外,Humberto Rodriguez Pastor、Juan Tay Loo、Augusto Choy Ma、Isabelle Lausan 四位教授也分别对华人移民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中国驻秘鲁大使馆文化参赞朱晓燕、通惠总局主席戴熯基及一百多位华侨、华裔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
中国著名音乐人、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高晓松曾说,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对于这些保存至今的历史故事,靠的绝不仅仅是文献资料这一载体,更是每一个华人华侨对先辈经历的敬畏感与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