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秘鲁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孙燕、外方院长Cecilia Tello率领12位孔院教师,在秘鲁中华通惠总局的邀请下,前往通惠总局与中山隆镇隆善社进行参访交流,深入了解旅秘华人历史和华侨社团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地位与重要作用。通惠总局主席陈金海、主席罗杰文、监事长陈伟业、财政主任周翠萍、理事兼《秘华商报》社长邓振棠、理事伍大钊,以及隆镇隆善社多位理监事热情接待了来访一行。
上午11点,通惠总局领导陪同孔院一行参观了总局大厅,并在展示柜前详细介绍了通惠总局与中国多所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情况。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总局与中国华侨大学、暨南大学长期以来建立的深厚合作关系,以及作为两校“秘鲁招生处”的历史渊源。
通惠总局主席罗杰文介绍,长期以来,总局承担起“海外招生处”的角色,为旅秘华裔青年赴华留学提供咨询与协助。2017年,通惠总局与暨南大学签署正式合作协议,挂牌“暨南大学秘鲁招生处”;随后又与华侨大学建立联系,成为该校在秘鲁的招生合作单位。多年来,总局持续为国内大学开展本地招生宣传、报名咨询等工作,为推动华文教育发展、帮助秘鲁华裔青年圆梦祖籍国高等学府作出积极贡献。
通惠总局带领代表团参观了醒狮团训练场地。Cecilia Tello院长对此表示浓厚兴趣,她指出,舞狮舞龙是由广东华侨带入秘鲁,现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文化符号,是连接中秘人民情感的生动纽带。她希望未来醒狮团能与孔子学院开展文化教学与交流合作,让更多本地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民俗技艺的魅力。
代表团随后参观了通惠总局阅览区,深入了解该图书室作为旅秘华人精神文化乐园的重要作用。馆内珍藏的华文报刊与历史资料,不仅承载着侨社记忆,也记录了百年来华侨奋斗与奉献的足迹。在总局大厅,代表团成员驻足于悬挂着“义重合群”“覆帱无私”“通商惠工”三大信条的牌匾前,认真聆听主席罗杰文与监事长陈伟业对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的讲解。据介绍,“覆帱无私”牌匾为清朝光绪皇帝御赐,彰显通惠总局在慈善与团结华侨方面的无私精神,其正对面供奉着清廷大使郑藻如的画像与牌位,郑公正是推动通惠总局成立的关键人物。了解这一段百年侨史后,孔院教师深受感动,纷纷上前敬香,向这位华侨先贤表达崇高敬意。
随后,孔子学院教师参观了通惠总局贵宾室,对其珍贵馆藏与历史文化氛围深感震撼。贵宾室内悬挂着中国国家领导人与旅秘华侨代表的历史合影,陈列着著名画家黄景瑜的《远芳图》、国家领导人赠送的瓷器与雕塑、历史名人题写的书法与精美刺绣,以及秘鲁政府授予通惠总局的多项荣誉奖章与证书,充分展现了通惠总局在中秘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与桥梁作用。孔院教师们纷纷表示,虽然此前曾到访通惠总局,但这是第一次如此系统、深入地参观与了解,亲眼见证华社百年积淀,内心十分震撼与敬佩。
随后,双方步入会议室展开进一步谈话。通惠总局主席罗杰文向孔子学院到访成员详细介绍了总局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讲解了通惠总局的民主选举制度、理监事的轮值安排以及内部协作模式,展现了这一百年侨团规范有序、团结和睦的治理传统。
陈金海主席则从自身经历出发,深情回忆了自己儿时在秘鲁坚持学习中文的艰难岁月。他表示,尽管早年资源匮乏、环境困难,但正是对祖(籍)国文化的执着追求,支撑他一路前行。他充分肯定了孔子学院近年来在推动本地汉语教育、增进中秘交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当代华裔子女学好中文、了解中华文化,不仅是传承身份认同的纽带,也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
监事长陈伟业则介绍了通惠总局理监事全体成员志愿服务、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作为一名旅秘华人,从少年时期来到秘鲁,如何在异国他乡奋斗、扎根,并始终坚守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他表示,通惠总局和孔子学院都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共同使命,双方应继续加强交流协作,共同为中秘民间友好贡献更多力量。
孔院外方院长Cecilia Tello在座谈会上发表了充满敬意的讲话。她代表孔子学院全体教师,衷心感谢通惠总局的热情接待,并高度评价该侨团在维护侨胞权益、弘扬中华文化和促进中秘友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孔院外方院长Cecilia Tello在致辞中深情表示,作为一名秘鲁人、作为孔子学院的外方负责人,今日踏入通惠总局这座承载百年侨史的殿堂,她内心充满敬意与震撼。她说,在深入了解通惠总局的创会历史、华人先辈在异国他乡筚路蓝缕、团结奋斗的事迹后,自己对旅秘华人华侨群体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Cecilia感慨道,通惠总局不仅是秘鲁最重要的华人社团之一,更是整个拉美华侨历史的缩影,它所代表的不仅是文化的延续,更是对公平、尊严与家国情怀的坚守。她特别指出,像通惠总局这样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的侨团,理应成为所有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学生必访之地,“不亲临其境,便难以真正体会华人文化的厚重与温度”。她表示,未来希望能组织更多孔子学院的师生来到通惠总局参访、交流、学习,让更多年轻人通过真实的侨史、真实的故事,理解中华文化的坚韧与魅力,进一步促进中秘文化的双向理解与传承。
另一方面,Tello院长指出,孔子学院始终致力于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化推广,搭建中秘沟通的桥梁,而此次访问让她深刻感受到通惠总局在历史中所承载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传承力量。她表示,孔院希望今后与通惠总局深化合作,在教育、文化与社区服务方面持续推动交流项目,为旅秘华人社团和秘鲁主流社会搭建更多理解与友谊的平台。
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孙燕发言表示,通惠总局自1886年成立以来,在团结侨胞、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秘友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惠总局始终秉持“通商惠工、覆帱无私、义众合群”的宗旨,为华人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文化传承平台。
孙燕院长介绍,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由河北师范大学与该校合作共建,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走过十五年历程,已培养出200多名专业人才,成为中秘教育合作的典范。她特别强调,截至2025年7月,孔子学院已在通惠总局属下的古冈州会馆开设汉语课程两年,学生总数达108人;今年初,在通惠总局和侨社大报《秘华商报》的大力支持下,又与钱凯中华会馆合作设立教学点,报名人数可喜,并在春节期间,孔院赴钱凯举办了非常成功的中国文化宣传活动。此外,还在库斯科设立教学点,并在通惠总局Chepén中华会馆主席、华裔历史学家Miguel Situ支持与协助下,计划赴切蓬(Chepén)实地考察设立新教学点。另外,现有华裔学生在读人数22人,反映出华裔社区对中文教育热情日益提升。
孙燕院长强调,文化是民族的根,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未来孔院将继续与通惠总局携手合作,为推动中文教育发展、增进文化理解、提升华社凝聚力作出更大贡献,共同书写中秘民间友好的新篇章。
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教师代表李玉真发言,她表达了对秘鲁华侨社团的由衷敬佩。她表示,走进通惠总局这座承载百年侨史的殿堂,仿佛听见了“根”与“魂”的召唤,深刻体会到华侨社团如何从“团结互助”走向“文化自信”。她被通惠总局“通商惠工、覆帱无私、义众合群”的宗旨和在服务侨胞、弘扬中华文化上的坚守深深感动,她表示孔院教师亦将继续在中秘文化桥梁上尽心尽力。她特别感谢通惠总局和各个侨团长期以来为孔院学生提供展示舞台,让汉语学习者能在各类文化活动中锻炼语言,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理解,正是因为侨社所提供的珍贵登台机会,孔院的选手在“汉语桥”等赛事中才能大放光彩,屡获佳绩。她代表孔院全体教师,向所有为中秘友谊和中华文化传承默默付出的人们致敬,寄望文化薪火长传,中秘友好之花常开不败。
会谈持续了约小时,双方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中深入交流了多项议题,意犹未尽。尽管因行程安排需暂时告一段落,但双方均表示此次会晤打开了更多合作的思路和可能,未来在中文教育推广、文化活动联办、青年交流等方面具备广阔的合作空间,期待今后进一步加强联系,推动项目落地,携手深化中秘文化纽带。最后,双方互赠礼物并合影留念。
随后,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一行前往隆镇隆善社参观访问,深入了解这一百年侨社的光荣历史,并在恰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隆镇隆善社由来自中国广东隆镇的华侨于19世纪末创建,是秘鲁最早的华人社团之一,长期致力于团结乡亲、赈济互助,曾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积极组织捐款、义演、筹粮支援祖国,展现了海外华侨的深厚民族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此次参访正值隆镇隆善社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签署协议、准备移交馆藏珍贵文物之际。隆善社社藏多件抗战时期的历史实物与墨宝真迹,将由专家团队负责修复并运回中国修缮与保存。大家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访问,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一次铭记初心、传承精神的教育洗礼。
教师代表李玉真感慨此次拜访隆镇隆善社具有特殊意义,自己有幸在远离祖国的南美大陆亲眼见证抗日战争的历史文物真迹,了解到当年旅秘华侨的伟大抗战精神和英勇举动,她表示将把这段珍贵经历带回课堂,讲给更多学生听,让侨史真正“活”在当下、传承不息。
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张蒙接受了《秘华商报》的采访。她动情地表示,过去并不了解秘鲁有如此历史悠久的侨团,也不清楚旅秘华人华侨在遥远他乡为支援中国抗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今天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自己深切感受到那一代侨胞身上所承载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责任,也更加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国家公派教师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她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公民和孔子学院的教师,今后将更加珍惜和平,坚定文化自信,把所学所知转化为教育实践,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祖国的发展与强盛尽己所能、贡献力量。说到动情之处,她几度哽咽,眼含热泪。
此次访问不仅是一场文化交流活动,更是一段穿越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对话。作为中国国家级教育与文化对外推广的在地化平台,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正不断扎根秘鲁社会,在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语言教学、促进文明互鉴方面发挥桥梁作用。而秘鲁中华通惠总局、隆镇隆善社和众多悠久的侨社,作为见证旅秘华人百年奋斗与奉献的侨团重镇,则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坚定的文化使命,为孔院提供了宝贵的土壤和支撑。此次访问,不仅连接了教育与侨社的双重力量,更为中秘民间交流注入了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标志着孔院与华人社团之间将迈入更加紧密、共融共进的合作新阶段。在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使命中,双方共同书写下中秘友好、文化共荣的新篇章。